我在服預官役時認識了徐恩,一位職業軍官,也是個有品味的文人雅士。
徐恩寫一手好書法,離開職場後一直在宜蘭開班授徒。我當年有幸跟他從篆書、魏碑體開始學書法,養成了我對書法藝術的喜愛。只是我慧根不夠,又不用功,字從來沒寫好過。徐恩喜歡喝茶、下圍棋,也幫茶藝協會的朋友編刊物,對於茶道,自然有一番見解。
前一陣,我和徐恩碰了面,沏一壺好茶,擺上一盤圍棋,我們也暢談了一個長長的下午。
徐恩從他離開軍伍,到退休前工作的不如意,談到現今職場百態,我分享了一些想法:「職場文化與環境氛圍不對勁,員工『不想』做事;制度不合理,員工『不敢』做事;領導無方,員工『不願意』做事。」徐恩認為完全符合他當時的工作狀態——公司前景不明、制度混亂、主管仗著是老闆的親信,霸道、不講理,訂了規矩自己又不能以身作則。
徐恩有感而發:「就像泡茶,要泡出一壺好茶,茶葉、茶具、水質和泡茶火侯,缺一不可。員工就像茶葉,當然有好壞之分,但是碰到不適合的茶器、不良的水質和差勁的泡茶人,再好的茶葉也是枉費。
組織是一個載體,就像茶具;制度流程是運作體系,好比是水;掌握火侯的泡茶人就是主管了,不懂泡茶的粗人,縱使給他好水、好茶具、好茶葉,泡出來的茶可能難以入喉!」
嗯,真是絕妙的譬喻,老子《道德經》說「治大國如烹小鮮」,看來,管理組織和領導部屬也真像在泡茶。
在探討組織工作動能和安培指數的量測之後,關切的重心會很自然移轉到「哪些因素和員工工作動能有最密切的關係?」換句話說,哪些狀態是阻礙工作動能的元兇?而在什麼樣條件下,員工最能全身心投入?
愛因斯坦曾說:「我想瞭解上帝是如何創造這個世界的?我對現象不感興趣!」得知員工工作動能的狀態只是探討了「現象」,接下來的重點是找出問題點及原因所在,關鍵點還在於付諸改善行動。
問題點和原因在哪裡?每個組織應該都不相同。「文化與環境氛圍」、「制度合理性」與「領導效能」是其中三個最主要的層面,幾乎組織所有的問題點都在其中。「文化」、「制度」與「領導」三者的關係非常密切,又相互牽動,對員工工作動能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其中關聯可用軟體、硬體和韌體(Firmware)來解釋,如圖1。
圖1 組織的軟體、硬體與韌體關係
對於家電及電子通訊產品,許多人都聽說過軟體、硬體,可能比較少聽到「韌體」。所謂的韌體就是介於硬體與軟體之間,一種本身具備程式碼的硬體裝置,將程式碼或是資料(軟體)燒錄在唯讀記憶體 (Read Only Memory, ROM)內就稱為韌體。
透過韌體的控制與運作可以「執行」硬體的設定,甚至查詢、升級與調校硬體的運作狀態,它最常見到的就是在遙控器裡。
以組織運作而言,組織結構、權責劃分、職位設置、機制規範是有形的、外顯的,類似硬體。組織使命、願景、核心價值及組織氛圍等文化層面是內隱的,雖可用圖文做為載體,但基本上是無形的,相當於軟體。
至於各級主管的領導,則是附屬在組織當中,負責監督、指揮、指導、調派、培育及激勵,透過部屬的作業讓組織硬體動起來,機能運作起來,這就是韌體的作用。
組織文化氛圍、制度流程和領導關係確實深深牽動工作者的工作動能。當一切合理、公平、順暢、有意義、有發展、有溫暖、有激勵,工作者當然全力以赴,一旦哪個環節脫落,問題就來了。
整個組織面工作動能的關聯因素即是由上述組織環境、制度流程和領導關係,3 個維度所形成,維度下還有組成構面,這在圖1裡有提到,在此我們再完整顯示其中關聯。這些構面和員工工作動能之間,形成了一個關聯體系,如圖2。
圖2 工作投入度關聯因素:3維度與10構面
組織在「組織環境」、「制度流程」和「領導關係」三個維度下 10 個構面的表現,如果得到員工的高度認同,並經由問卷調查結果得到證實,員工工作投入度的安培(ARMP)指數必定處於較高水準,連帶財務績效也會有好表現——我們曾在前一篇文章中說明其間的關係。如果三個維度及 10 個構面平均表現不夠好,或有個別構面表現不佳,形成致命傷,將導致安培指數的低落,也會影響財務績效表現。
文章作者|方翊倫 內容出處|初心:找回工作熱情與動能 出版公司|遠流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29 圖片來源|共好管理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