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孫子兵法》

不到六千字、總計十三篇的《孫子兵法》,是孫武初次見面贈給吳王的見面禮,編目清晰,從〈始計篇〉到〈用間篇〉,把用人、為將、帶兵與管理四項觀念都全面深入探討。依據《續日本紀》記載,《孫子兵法》於唐朝才傳進日本,再由高僧吉備真備(西元 693 – 775 年)傳播到日本各列島。

據說在日本戰國的前期,有位梟雄北條早雲,正在為能否攻打相模國而思索煩惱時,得知了《孫子兵法‧始計篇》的核心思想:「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於是,當機立斷,越過箱根而進入小田原,奠定了經營關八州的基礎。被稱為「甲斐之虎」的武田信玄則取《孫子兵法‧軍爭篇》中的「風林火山」(日语:疾(はや)きこと風の如く、徐(しず))四字為自己的旗號;德川家康則把《孫子兵法》定為旗本(江戶時代幕府將軍家的直屬武士)的軍事學基本教材。

經營策略運用

西元前 515 – 512 年之間的春秋末年,齊國人孫武在吳國首都姑蘇(今蘇州)近郊寫下了 13 篇的《孫子兵法》(也被稱為《吳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自成體系的軍事學著作。吳王闔閭稱:「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表示他對孫武作品的欣賞。把《孫子兵法》應用到商戰裡,就是以最佳策略、謀略來獲取最大的利益。

始計篇:談經營的全盤企劃與統籌帷幄的廟算之數。

作戰篇:由預算精準、調度靈巧,論速勝速決之要。

謀攻篇:從不戰而屈人之兵,談企業的競爭與合併。

軍形篇:從立於不敗之地,談經營策略計劃及致勝一擊。

兵勢篇:由奇正虛實四法,談管理及決策的任勢與造勢。

虛實篇:以水的變化應用哲學,論經營的主動與機動。

軍爭篇:風林火山與迂直之計,在行銷學上的應用。

九變篇:經營管理者的素養與變通能力的培養。

行軍篇:市場及行銷學的認知、調查與情報整理的運用。

地形篇: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對經營策略的影響性。

九地篇:掌握市場特性,以利行銷及競爭的通權達變。

火攻篇:從惡性競爭,談損己不利人的經營策略法。

用間篇:從兵不厭詐,看情報收集,研判與產業間諜的應用。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商場就是戰場,買賣就是用兵。中國古代先哲孫子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公司職員必須認真背誦和靈活運用《孫子兵法》,公司才能興旺發達。」企業必須引用《孫子兵法》的管理智慧,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開闊更恢弘的天地。

道、天、地、將、法

孫子認為戰爭是國家的大事,戰爭的成敗關係到一國的存亡,因此在發動戰爭前,要特別審慎,不可貿然出戰。在計畫戰爭前要與敵國比較「道、天、地、將、法」五個條件,看看是否能贏過敵國,才可決定要不要應戰。

道:指的是方針,有了正確的方針及戰略規劃,人民的意志與為政者的意志才能一致,上下一心,精誠團結,齊心抗敵,才可掌握勝利的契機。就現代企業來說,指的就是企業理念、戰略、形象及類型。「道」應用到商戰來,可指「主流趨勢」,企業一定要做到「差異化」(make the difference),那麼才能掌握到「行銷的趨勢」,永保長青。韓劇《商道》有句值得玩味的話:「做生意的道理,不是在獲取金錢,而是在獲取人心。」如果產品能博得顧客的青睞,他們自然會掏錢來購買。

天:指陰晴圓缺、酷暑嚴寒、節氣時令。就現代企業來說,指的是時勢的趨向、社會型態、消費者行為。元朝成吉思汗東征日本,拿破崙與希特勒出征俄國皆鍛羽而歸,都是敗在天候不佳。

地:指高山低谷、遠途近路、險勢異域、地廣道狹和軍事上的生地、死地。就現代企業來說,指的是企業成立的地點、市場、連鎖策略。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茲(Carl von Clausewitz)說:「地形為戰略的一個要素,影響攻守很大。」是在說明地形與作戰的密切關係。

將:指將帥的才智、篤信、仁愛、勇武、威嚴。就現代企業來說,指的是人才的任用、用才、適才、培養人才、適才適所。

指組織編制與將吏職責的規定和軍需供應的管理運用。就現代企業來說,指的就是企業法制、公司規章及行銷策略。

企業為了永續經營,經營者必須不斷自問:「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作者|丁志達

兩岸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專家、暢銷書作者

共好管理顧問

共好管理顧問

共好顧問集團自 1999 年發展於華人地區,累計諮詢企業超過 400 家,橫跨十大產業領域。作為管理顧問業的先行者,運用清晰的實務經驗與西方的科學工具,影響無數卓越的企業家。

Leave a Reply

購買 P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