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龜雖壽,猷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龜雖壽》‧曹操

《龜雖壽》是東漢著名文學家、軍事家、政治家曹操創作的樂府歌辭《步出夏門行》的第四章,這首樂府詩,作品富於哲理,闡發了曹操的人生態度。建安十二年(西元207年),曹操剛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躊躇滿志,樂觀自信,詩中充滿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曹操(西元155-220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傑出的大人物。在政治上,確有許多建樹,在制度上富有種種的創建性,推行了許多好制度。有了屯田制,才能打平吳、蜀二國。有了九品中正制取士,為下代留下深遠影響,此制度在隋煬帝時期才被科舉制度取代。

曹操也是一位極傑出的軍事家,勤勉學習兵學理論,始能在亂世中成其霸業。當時削平群雄,在他幕府下,真所謂「謀臣如雲,猛將如雨。」曹操又有一部《孫子兵法注》,成為註解《孫子兵法》的第一人與範本,直傳到現代。同時,曹操又是一個大文學家,他的詩雄莽渾厚,瀟灑而具悲情,他與其子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創造了一派新文學,後世稱之為「建安文學」,此在中國文學史上,有極高地位和極大價值。

不拘一格  唯才是舉

在歷史的舞台上,曹操表現出他多重的人格特質和複雜的心理狀態。曹操聰明、機智、博學、勇毅、仁慈而又殘忍,他能夠在諸侯火併的亂局中,闖出一片天來,正靠著他「靈活機變」高人一等的特性,其中以識拔人才,善任人才方面最為突出。

曹操曾四次下達〈選舉令〉、〈求賢令〉、〈敕有司取士毋廢偏短令〉、〈舉賢勿拘品行令〉。他在建安十五年(西元210年)春提出的〈求賢令〉,第一次提出「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的方針:「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形成了「謀臣如雨,猛將如雲。」的大格局,若不是曹操求賢若渴,愛才如命,這些異士能人也不會抵死追隨他。

由於曹操採取不講門第、不拘品行的「唯才是舉」的用人政策,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發展。有本事的人大都投靠他,故魏國人才甚眾,謀臣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崔琰、毛階、賈翊;武將有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名將及許褚、典韋等猛將。這些謀臣、武將有不少是三國時代的第一流人才。

企業選人、用人,是要滿足組織的需求,而不是管理者個人的需求,更不應該是個人的喜好,因此,決定一個人應不應該選任,值不值得提拔,是組織的目標和戰略規劃,亦即人力資源規劃的課題。

愛才如命  不必強留

曹操十分重視人才,他千方百計爭取關羽便是典型例子之一。關羽「溫酒斬華雄」時已為曹操所賞識,故能接受關羽三事之約,以促其歸降。爾後,封官爵,贈美女,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極盡其籠絡之能事。曹操如此敬重,關羽便以斬顏良、文醜以報之。關羽之去,曹操遵約不強留,並親往贈袍送別。如非曹操放行,關羽縱有天大本事,能過五關斬六將,最後也走不了。正因曹操如此愛才,他不得關羽其人已得其心,故關羽在華容道上甘犯軍令狀,義釋了曹操。如果關羽不感念其知遇之恩,曹操是逃不脫「華容道」的,歷史也就改寫了。

曹操對關羽的籠絡作法,屬於心理學家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1923~2000)的雙因素理論(Two Factor Theory)中的「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而不是「激勵因素」(motivator factor),注定人才還是要走的。

 

作者|丁志達

兩岸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專家、暢銷書作者

共好管理顧問

共好管理顧問

共好顧問集團自 1999 年發展於華人地區,累計諮詢企業超過 400 家,橫跨十大產業領域。作為管理顧問業的先行者,運用清晰的實務經驗與西方的科學工具,影響無數卓越的企業家。

Leave a Reply

購買 P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