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齊物篇》

莊子與老子並稱「老莊」,代表道家思想,進而與儒家相互輝映,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無限精采。《莊子》內容豐富,文字靈動,寓意深刻,創見層出,有「天下第一奇書」之譽,是中國讀書人從事知性探險的最高標竿。司馬遷在《史記》說莊子「其學無所不窺」,總結了古代各家思想的勝境,再推陳出新,讓後代讀者望洋興歎而流連忘返。

莊子生平

莊子,名周,戰國時代宋國蒙人。莊子的家鄉,據錢穆的考據,位在今河南省商丘附近,向北四十里處。嘗為漆園吏,友惠施,身居相位,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辭楚威王聘,終身不仕。家貧貸粟,不改其樂。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雖然他一生窮途潦倒,卻沒有屈原的懷才不遇之怨,也沒有孔子的「不得志,乘桴浮於海(避世流亡海外)」之嘆。

六才子書居冠

在道家中,莊子與老子(《道德經》作者)齊名,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哲學。唐天寶元年(西元742年)二月,詔號莊子為「南華真人」,改《莊子》書為《南華真經》。讀過《莊子》的人,沒有一個不拍案叫絕,讚嘆莊子的才思過人;也沒有一個不飄飄然,與莊子同遊於超人的境界。明末清初文學家金聖嘆批天下六才子書(莊子、離騷、史記、杜工部集、水滸傳、西廂記),把《莊子》列為第一。

史載《莊子》五十二篇,今存世者有三十三篇,分內篇(一逍遙遊、二齊物論、三養生主、四人間世、五德充符、六大宗師、七應帝王)、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書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著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複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後來的學者所寫。外篇、雜篇以開頭幾字做篇名,內篇則非,如〈逍遙遊〉以「北冥有魚」始。

莊子他最善於說寓言故事來詮釋「人生哲學」,寓意深遠,整部書可說是由寓言湊成的,這種寫法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所謂「超現實」或「魔幻寫實」。雖然寓言是虛構的,然而每個寓言都有它無窮的意味。這種想法有的是憤世嫉俗,有的是玩世不恭,有的是冷嘲,有的是熱諷,可是披上了寓言的糖衣後,非但讓讀者感覺不出其中的尖刻,反而覺得非常親切。孟子善辯,莊子善嘲,這該是中國歷史上的雙璧。

逍遙遊

《莊子》書中最著名的寓言,恐怕就是他在開宗明義的第一篇〈逍遙遊〉裡鯤鵬之喻了,他藉著一隻大鵬的寓言,嘲笑人世間的愚純無知。

從前,在北海中,有一隻碩大無比的鯤魚(《爾雅》解釋:「鯤,魚子也。」,大得不可想像,小魚能長到幾千里長,是非常不容易的。)後來他化成了一隻大鵬,他不飛而已,一飛沖天,直上九萬里高空,擊起三千里長的水波;然後再向南飛,直飛到天池。這時,地面上有兩隻小鳥蜩(蟬)鳩(斑鳩)很不以為然,譏笑的說:「我們可以隨意張開翅膀就飛,絕不要暴風吹送。

我們飛時,隨便碰到一顆樹就停下來。有時也許飛不到樹枝那麼高,那麼就落到地上,也挺滿意的。為什麼硬要向你大鵬那樣,何必要沖到九萬里的高空,再往南飛呢?」寫到這裡,莊子感慨的說:「這兩隻小鳥那裡知道鴻鵠的大志呢?下愚不瞭解上智的行為,短命不知長壽的經歷;先天的限制,使他們那能知道這個原因呢?正如朝生暮死的朝菌(菌菇),不知道清晨與午夜的景色;又如春生夏死的蟪姑(蟬),不瞭解早春和暮秋的風光啊!」

這隻大鵬鳥就是代表莊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而那些譏笑他的蟬、雀之流,就是與莊子同時代的世俗之人。其實,大鵬與蜩鳩的差別,還不僅是眼光與心志,也是其力量的來源不同。可憐的蜩鳩只能靠煽動自己的翅膀來飛翔,大鵬鳥卻是乘風而起、御風而行的。換句話說,大鵬鳥之所以能鵬程萬里,不是因為牠力大無窮,能扶搖直上,而是牠懂得憑藉外力,也就是源源不斷的風力;而蜩鳩卻只會用微小的自力,但是自己的力量終會枯竭。

 

 

 

作者|丁志達
兩岸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專家、暢銷書作者

共好管理顧問

共好管理顧問

共好顧問集團自 1999 年發展於華人地區,累計諮詢企業超過 400 家,橫跨十大產業領域。作為管理顧問業的先行者,運用清晰的實務經驗與西方的科學工具,影響無數卓越的企業家。

Leave a Reply

購買 P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