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自律,以身作則
《三國演義》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軍,曹孟德會合三將」說道,一次戰爭途中,正值麥熟,操發號令:「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首。」然而,曹操之馬卻被一斑鳩驚嚇到踏入麥田中,踏壞了一大片麥田。曹操立刻喚來行軍主薄,擬議自己踐踏麥田之罪,並掣劍欲自刎,郭嘉極力勸住曹操,操便割髮以代首,於是三軍悚然。曹操「割髮代首」之舉,展現了領導者的自律,落實法制,再次驗證「以身作則,為人典範」的領導主題。
違法必究,將領能有效地行使權力而實施對團體的管理,這是形成領導威望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領導自己犯的錯誤,更應該賞罰分明。群雄逐鹿,三國鼎立,曹魏—統天下,個中緣由,可以管窺豹。
慧眼識人 任人唯賢
《三國演義》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說道,典韋略戰數合,便回馬走。壯士只顧望前趕來,不提防連人帶馬,都落於陷坑之內,被鉤手縛來見曹操。操下帳叱退軍士,親解其縛,急取衣衣之,命坐,問其鄉貫姓名。壯士曰:“我乃譙國譙縣人也,姓許,名褚。操曰:「吾聞大名久矣,還肯降否?」褚曰:「固所願也。」遂招引宗族數百人俱降。操拜許褚為都尉,賞勞甚厚。
曹操能賞識人才,而又求才若渴,故能招攬到許多人才。任何一方面,只要是一方人才,他就想拉來用,這又是曹操得成為一大政治家的主要條件。對於企業領導者來說,一定要慧眼識人,任人唯賢,這樣才能籠絡一批人才,並且能使他們英雄有用武之地。
感情投資,長線收益
《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呂奉先射戟轅門,曹孟德敗師淯水」說道,張繡降而復反,曹操幸虧典韋死拒寨門,才得以保全性命,其長子曹昂、愛侄曹安民也死於亂軍之中。曹操脫險後,設祭奠典韋,「哭而奠之」,並對諸軍將士說:「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結果,眾皆感歎主公之愛士,過於親子。
在這樣的企業領導人手下做事,誰能不賣命呢?我們今天的領導人一定學習曹操式的感情投資,這會給企業帶來無法估量的長線收益。
胸襟豁達,寬容心態
歷史上的袁紹正是因為優柔寡斷,始終在各種不同意見中徘徊,而拿不定一個正確的主張,才在官渡之役中敗給曹操的。《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奪冀州袁尚爭鋒 決漳河許攸獻計」說道,(袁紹戰官渡本初敗績)操獲全勝,將所得金寶緞匹,給賞軍士。於圖書中檢出書信一束,皆許都及軍中諸人與紹暗通之書。左右曰:「可逐一點對姓名,收而殺之。」操曰:「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遂命盡焚之,更不再問。
這是一個領導者必須展現的豁達與胸襟。他很清楚的知道,如果要清算和袁紹有來往的人,恐怕自己的手下有一半都保不住。何況當時敵強我弱,有些人不一定是勾結袁紹,可能只是給自己留條後路罷了。企業領導人也必須具備豁達的胸襟,寬容的心態,一定要開闊眼界、開闊思路、開闊胸襟,努力具有更加廣闊的世界眼光、強烈的國際意識和為大局服務的全域意識,才能成就大事業。
望梅止渴 激勵士卒
戰爭講究的是士氣,要提振將士的士氣,不僅需要有物質的保障,更需要有精神上的激勵。《世說新語‧假譎》說道,東漢末年,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天氣又熱得出奇,驕陽似火,為激勵士氣,曹操突然靈機一動說:「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戰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裡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於率領軍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望梅止渴」之事表現出曹操的聰明才智,他能在大軍斷絕水源、士卒口渴難忍的危急情況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僅使士卒引起條件反射、暫解乾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氣,「得及前源」。從本文中可看出,曹操是一個機智聰明,善於思考,懂得變通的人。
結語
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西元220年)正月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六歲,在曹操下葬的那天,洛陽周圍同時出現了七十二座曹操墓,其中只有一個是真的。
曹操一生不廢漢獻帝,自己不取而代之,但羅貫中作了一本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他本著正統正朔的觀點,揚西蜀而貶魏晉,對曹操的作為充溢著不滿之情,也使得平劇舞台上給了曹操扮上一個大白臉的臉譜,變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奸大惡之徒,這和正史的魏武帝的記載有很大的參差。
國學大師錢穆說,歷史自有一條大路,人人都該由此路向前,「能指點領導此路的」,始是歷史上的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則「不能領導歷史向前,卻使歷史倒轉向後,違背了歷史的大趨向。」即如曹操兼能政治、軍事和文學,又能用人,是魏國創業者,然而,他是歷史反面人物,他有影響,有作用,只是些反影響,反作用。
作者|丁志達
兩岸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專家、暢銷書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