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樂廣傳》:此人之水鏡,見之瑩然,若披雲霧而睹青天也。
撥去烏雲,重見天日。比喻消去障礙,重見光明。參見「撥雲睹日」條。《水滸傳》第二九回:「今日幸得相見義士一面,愚男如撥雲見日一般。」《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晚生得蒙老先生指教,如撥雲見日,感謝不盡。」 |
員工投入度/滿意度調查是一項「易做難精」的工作,稍具管理背景和適度訓練的同仁,只要會編製問卷,進行簡易統計分析都能承擔此一任務,惟調查結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能不能達成企業進行員工投入度/滿意度調查的目的,就要看功力如何了。
我們認為,委託專業的顧問公司進行員工投入度/滿意度調查至少有以下效益:
1. 真實性
企業自行調查,對填寫問卷的員工而言無法確認自己填答的內容不被公司相關部門及主管得知。因為問卷回收及分析都是公司人資部門負責處理,如果要按圖索驥,得知哪些同仁填寫了負面評價與意見是很容易對號入座的。
因此,對於填寫問卷的同仁來說,最聰明的方法是保留自己內心的意見和真正的評價。信任感未建立,結果造成真實性不足,直白說,這樣的調查結果是無效的。
2. 公信力
以國際間最具權威的道瓊永續發展指數(DJSI)來說,他們將員工投入度/滿意度(employee engagement / satisfaction)視為企業致力永續發展的指標項目之一。2018 年台灣入選的企業有 21 家,如台積電、聯電、中鋼、中華航空等,在評核時他們相當關注該項調查數據是企業內部自行施作或委外調查,如是前者,則評分自然大打折扣,因缺乏客觀洞見。
3. 對比性
企業自行施作員工投入度/滿意度調查時,對於調查得分經常難以判斷各項得分是高或低?正常或不正常?例如公司同仁投入度得分 75 分,算好或不好,自己很難判斷。
共好管理顧問公司在過去 6 年來已累積超過 50 家企業數據,建立企業員工投入度得分常模,此一常模數據與國外管理顧問公司在台灣的調查結果非常接近,在統計誤差範圍之內,以此一常模提供企業進行比對高度可信。
4. 精確性
對於調查數據的分析,除了先提供信度與效度分析結果,為專案建立溝通基礎,還能做到群組(例如年齡、年資、部門、職位、職等)差異分析,甚至分析產生出是在同一因素中哪兩個或三個群組中的落差所造成滿意度差異,精準對位,後面的管理改善方案更有效,清楚找到問題所在。
5. 諮詢化
調查分析得出結果是一回事,如何解讀及如何提出方案對策又是另一回事。邏輯上說,它是「現象 – 問題 – 原因 – 處方」的系統關聯。
顧問團隊以本身在企業策略、企業文化及經營管理全方位的顧問諮詢能力提供後盾,至少 20 年的產業經驗,對於調查結果提供第一手解讀,也能提出具超然外部觀點的對應解決方案,如果企業願意交由顧問帶領焦點群體會談(Focus Group Discussion, FGD),則解決方案還能更為落地。
內容來源|方翊倫
個人著作|《初心,找回工作的熱情與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