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快速變遷、詭譎多變的經營環境中,企業如何選對人,作對事成為企業經營愈來愈重視的議題,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十年」,知人善任將使得企業得以生生不息、基業長青。

 

《雍正批鄂爾泰奏摺語錄》云:「治天下唯以用人為本,其餘皆枝葉事耳。」剛當選高雄市市長的韓國瑜,在「招兵買馬」之際,立刻踩到了地雷,提名未來市府班底的一位成員,因官司在身而讓大家為他的「用人」格局捏了一把冷汗。

三國諸葛亮錯用馬謖,導致街亭失守,「錯愛」是禍患的起因。所幸,這位成員迅速宣布退出團隊,「小內閣」才化險為夷。知人,善於觀察人,較快地認識到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志向、才能、知識的水平和傾向。

善任,按事選人,績效評核,使每個人都有機會找到最適合發揮自己才幹的舞台,也就是一個人的品德、特長、適用性、可塑性和異質性要與職位相匹配,才是一匹未來能馳騁千里的「駿馬」。

 

人品、操守是選才時需慎重考慮的課題。

曾有知名法律事務所專員因盜賣客戶託管股票得款數十億元,讓公司幾乎破產,企業形象被破壞的例子。

選才需要找到在本職上能發揮專長的人,有創意,並兼具語言能力,會操作電腦,能與人溝通、表達及應變的能力,對新事務不排斥,肯學習,有潛力,才能有助於完成工作的基本任務,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

唐太宗說:「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將無棄才,明主無棄士。」其道理在此。

在判斷一個人的適用性方面,則可從個人的學經歷資料,適職測驗(智力/性向/語文測驗等)到面談過程中,瞭解其家庭背景、成長過程、求職心態、工作意願、個性、抱負及人生觀等,找到具有穩定性、合群性,能夠適才、適所、適性、適用,配合企業的目標同步成長的人選。

 

日人德川家康說:「在用人時,一定必須採用那個人的長處。

比方說,耳目口鼻各有所司,也各有所用。鵜有入水捕魚之能,鷹有飛翔之能。人也各有其優點,不可要求一個人兼具所有長處。」誠斯所言。

用人還要留意其可塑性。俗話說:「朽木不可雕也」。因此,選才要考慮到其可塑性,有多方面的才能來配合企業的發展,成為企業的棟樑。斜槓青年(Slash)就屬於這類人才。

此外,人才的差異性也是著眼重點。為企業選才,是為企業的未來發展求才與留才,在組織內如果「同質性」(校友會、宗親會、同鄉會)的員工太多,會造成組織沒有創新能力。一旦企業面臨經營逆境,應變(危機處理)能力可能會大打折扣。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明主知人善任,就能「化險為夷」。

憑直覺決定要不要用一個人是非常不明智的作法。捷克.威爾許說,如果是談交易,直覺通常幫上大忙,但如果是選人才,直覺可能派不上用場,因為直覺通常很容易讓我們「愛上」面前這位應徵者。

 

 

作者|丁志達

兩岸人力資源管理實務專家、暢銷書作者

共好管理顧問

共好管理顧問

共好顧問集團自 1999 年發展於華人地區,累計諮詢企業超過 400 家,橫跨十大產業領域。作為管理顧問業的先行者,運用清晰的實務經驗與西方的科學工具,影響無數卓越的企業家。

Leave a Reply

購買 P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