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WSJ):「不管是在風險投資界或是創業時,整個世界可能徹頭徹尾都想錯了,這是很有趣的地方。(在此之前)沒有人靠著 1 位三分射手打造一支強隊。」

更誇張的是,對柯瑞來說,距離完全不是問題。一般NBA球員在距離籃框 3 至 4 呎處的命中率最高,柯瑞卻是在籃框外 30 至 40 呎會有最佳表現。

 

策略是決定公司命運走向的關鍵

策略對任何公司來說,都關係重大決定你的命運,但我們都知道,找到一個真正好的策略往往是很難的。尤其在今天這個高速發展的網路環境下,技術更新運算的週期加快,競爭激烈前所未有,市場環境也瞬息萬變,策略規劃的難度被大幅提升了。為了找到正確的策略,第一個問題需要弄清楚我們的策略應該從哪裡出發。

 

到底應該是概念先行,還是問題驅動?

什麼是概念先行?

網路這個行業發展很快,幾乎每年都出現新的概念、新的名詞,讓人眼花繚亂,如大數據、線上支付、新零售、消費升級、共享經濟、知識付費等。

大家很容易把這些新概念當作必然發生、必然正確、必然有價值的趨勢,甚至想當然地將這種趨勢當成自己的策略目標去追求,還有些人會為了追趕這些新概念而去創業。一家賣飲料的公司,居然說自己的策略是「引領消費升級趨勢」?

雖然消費升級可以說是社會當下的一個大方向,但是作為一家公司,把自己的策略定位為「消費升級」可能就會有問題。如賣飲料,也許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解決客戶的需求,能為客戶提供什麼樣的差異化產品,能帶給使用者怎樣獨特的體驗。

 

我們看星巴克是怎麼做的。

星巴克本身是一個傳統的連鎖餐飲服務企業,沒有太多技術含量。但是,當你走進星巴克,也許你從來沒有把它當成一家賣咖啡的商店,無論處在其空間中還是體驗其產品,你得到的是有溫度的產品和服務。

在這裡,你可以聊天,也可以商務會談,就像人們常說的「不在咖啡店,就在去咖啡店的路上。」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星巴克順勢開了許多家規模極大、內容極豐富的咖啡烘焙工坊,甚至成為一種文化現象,這就是區別於對手的差異化表現。

 

人們總是覺得複雜的思考過程和邏輯太傷腦筋,最好直接得到一個結論。如果這個結論是新鮮的概念或是名人說的,就太好了,這基本上就是一個創新、一個新的機會或一個值得追隨的趨勢。

所以我們總是樂於創造和跟隨新概念,但我認為很多新概念可能本身只是一種設想、一個願望,遠遠不是一個確定的趨勢。如果自己接受了表面的新概念而放棄了真正的深度思考,很容易欺騙了自己,甚至無意中已經開始用這個概念去欺騙資金、欺騙用戶,並樂在其中,沉醉在率先獲得新知的光環中。

這種概念先行的創業,很容易讓創業者在關鍵問題上面臨困境,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也不知道這個新概念是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路徑。

 

如果說概念先行有問題,那什麼是「問題驅動」呢?

以(網路叫車 app )為例,我們當初的出發點是真正從解決問題本身出發的。當初優步 Uber 誕生時,也沒有說要去追趕網路風潮或者是 O2O 的風潮。

 

我的初衷就是要解決問題。

關注到身邊的問題,比如說外出招不到計程車,就想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於是突然地感覺到可能在於智慧手機 + 網路能夠提供一個在雲端虛擬車隊的可能性。

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解決真實存在的需求,這樣的出發點可以幫助創業者明確創業中的關鍵問題。除此之外,用問題驅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對這個問題會有真實的關切和體驗。

當你真心想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它就會成為你創業中內心一股長久持續的動力,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不忘初心。

如果你的出發點只是要抓住機會,以新的概念為出發點,而沒有真正的初心,就會很容易放棄,這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投機。

所以,認為你在思考啟動一件事情的時候,最好是問題驅動,還有思考策略執行的方式。

現在作為一個投資人,特別關注的就是創業者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創業者內在的驅動力是什麼。然後你要怎麼做,執行這件事情。如果說這個概念是 VR(虛擬實境技術)、AI (人工智慧),只有一個概念,那其解決的問題其實是很模糊的,就會認為容易陷入概念的陷阱裡。

共好管理顧問

共好管理顧問

共好顧問集團自 1999 年發展於華人地區,累計諮詢企業超過 400 家,橫跨十大產業領域。作為管理顧問業的先行者,運用清晰的實務經驗與西方的科學工具,影響無數卓越的企業家。

Leave a Reply

購買 P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