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委外調查更有效,內部自己做不行嗎 ?
從企業文化說起,組織是一個以人為本的企業,既然企業的根本是「人」,員工滿意度就是企業的核心,重視員工的心聲意見,當然會顯得很重要。基本上,滿意的員工會創造出好的績效,在管理上更能部分體現企業充滿能量,工作生產力也會越高。
企業懂得傾聽員工的聲音(VOE,Voice of Employees),洞察員工對企業的看法,是公司一個進行自我診斷及管理改善的關鍵行動方式。調查前企業要先想清楚,員工們對這份調查的認知是什麼?他們對企業信任嗎?調查後公司的行動方案呢?
其實,在對滿意度調查的信任感建立之前,任何的調查都只是表面上的例行公事而已。
其實就是做個健康檢查
舉例來說:大家或許有印象在小學時候,學校會請外面的牙醫師及護士到保健室,為小朋友們做一些基礎的牙齒檢查吧。一個人短短幾分鐘,非常基礎的檢查。那為什麼不讓保健室阿姨自己做就好了呢?
其實選擇由公正的第三方顧問執行調查,更見專業度及客觀公信力,如同為請專業醫生進行全面的檢查。其實同樣的說回來,由外部專家協助,可以從專家觀點發現問題,提供改善建議,再針對自己的需求尋求解決模式,來提升企業組織體質。(畢竟顧問公司不是公司內部的人,能有超然的第三方角色)
顧問公司作為專家調查供應商,可以客制化調查,由於產業類別不同,所需要的調查構面也有差異。特別的一點,顧問公司有累積的常模數據庫,可以與相似產業公司做比較分析。清楚收集員工的相關訊息和可操作的反饋,使用特定的參與度問題來衡量員工投入度及滿意度結果。
不成功的滿意度調查有兩個問題
一、員工不信任企業的滿意度調查
這包括員工不相信企業會有具體的回應,害怕人資能查到是誰填了哪一份問卷,更怕主管會「秋後算帳」。提供太過詳細的背景資料或部門分析都會提高員工的不信任感。若企業是人力資源部門來做滿意度調查,那調查結果的可信度就更低了。
二、不正確的認知與錯誤的心態
員工有著把調查當報復主管的心態,部門主管或最高主管把各部門調查結果當成相互比較的工具(這不是部門績效評核,是員工需求的調查),最高主管認為有做就對員工有交代,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心態。 – 出自李弘暉
歸納企業在做員工滿意度調查上會遇到的狀況
一、員工擔心誠實作答可能對自己有不利影響。
二、調查結果的公信力易被質疑或難以被取信。
三、問卷設計及調查過程科學化不足影響信效度。
四、錯過重要的交叉分析,喪失寶貴的數據運用。
五、調查結果判讀不夠精確,無法追查問題真因。
六、當局者迷或因角色衝突,難以提出有效對策。
所以,要聽到真心話嗎?
如要避免以上的問題,除了發現當前情況、開始分析現象、剖析問題到歸納原因,最後得到完整的改善建議,使員工信任企業並願意去做問卷,委外找尋第三方顧問協助是業界普遍的作法。
顧問公司根據需求訂製調查,並開始收集反饋的過程,專家會通過強有力的設計調查和有效的管理流程。企業可以獲得客觀,可操作的調查數據。顧問公司與客戶合作分析和解釋結果,顧問的專業調查報告確保將調查數據轉化為行動方案,達成所需要的具體訊息。
文章編輯|吳致緯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