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實施或採行策略規劃的做法,不但要規劃達成目標的策略,並且要由策略與目標展延至組織中各項活動的工作計畫,而工作計畫再展延到組織中每一工作成員必須參與的工作項目。
如此,在組織中由上而下、由大而小的目標計畫管理就與個人工作績效相結合。當然,透過此一垂直的展延就整合了整個組織,針對特定目標而言,自然形成緊密的組織結合體。
「目標管理」的具體涵義是指管理者以「工作目標」來領導部屬,而不是以「工作手段」或「工作程序」來管理部屬。
換言之,管理者在事前和部屬商定彼此可以接受的目標及計畫後,即充分授權部屬,讓部屬得以有充分的自主選擇最有效手段以達成預先設立的目標與計畫。
事後,管理者再以原訂目標與部屬實際執行的成果加以檢討,並予校正與調整,以確保目標的達成。「目標管理」使得管理者有更多的時間以從事「規劃」與「思考」,也讓部屬有更多機會發揮「執行」的功能。所以「目標管理」乃是有效發揮團隊合作,提升創新功能,以及培育部屬才能的領導方式。
「目標管理」的內涵,就是確立組織的正確目標及如何成功的達成目標。
因此,企業所採用而實行的「目標管理」,主要在於企業組織的成員在同一經營理念下,依據共有的價值觀念來維繫並朝向一致的方向努力,以獲取企業最後希望達成的組織成就與成果。
事實上以業務單位想要努力達成的業績目標就有許多相關的影響因素,企業經營運作的價值鏈來看,其中,主要活動與支援活動各自價值的產生,就是構成業績價值的綜合成果。
「目標管理」是一種以行動來獲取成果的思考與管理模式,這種思考和管理模式,目的在於影響組織的未來,是一種主動與積極,而不是被動與消極的方式。
主動積極管理,不但關切企業經營的各項內部作業,也必須關切外在環境變化。事業機構推行目標管理,其所設定的大目標或組織目標,實為管理階層擬定各項營運計畫及運用與分配其資源的基礎。
依據以上所述,則在「目標管理」實施時,應加採取策略規劃與部屬/個人工作計畫展延的方法,並針對各項計畫的績效如何能與組織及個人績效結合,方能顯示「目標管理」實施後的具體成效。因之,如下圖所示,「目標管理」就與「組織績效(執行力)」密切結合。而績效管理中的績效評估也應加以應用,方能有效的在企業組織中發揮管理的功能。
內容來源:首席顧問 常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