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職場,無非要做兩件事:一是做事,二是做人。
如果說找對目標為是了累積更多的核心技能,更好的做事。那麼,學會做人,則是在職場發展要學習的第二件功課。「我們甚至認為,會做人比會做事還要重要一百倍」。
找到一個合適的職場目標,對於很多迷茫中的人來說可能不是容易的事;但學會做人,則是你在任何公司、任何時間點都可以修煉的職業素養。即便你的職業技能沒有多大的突破與成長,但良好的職業素養則會從另外層面為你的職業發展增添籌碼。
我們也遇到不少能力不足、但態度很好、很積極的客戶,他們用自己的優秀職業素養成功征服了面試,得到了不錯的發展機會。有句話叫「要做事,先做人」。能力不足,可以慢慢培養;但如果不會做人,在任何組織中,都會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在做人的修煉中,有四項要素,是能夠對職業發展有致命性的影響:
第一項要素:人際關係處理能力
第二項要素:建立不斷學習的能力
第三項要素:職業化精神
第四項要素:有強大的內心
30 歲之後:如何實現質的突破 ?
30 歲後的職涯發展,不應該再是原地踏步、停滯不前的狀態。要想讓你 35 歲以後的職業生涯實現一個比較大的發展,你應該從 30 歲開始,好好利用 5 年時間,著手準備以下至關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完成自己的專業品牌建立
如何構建自己的個人品牌。到了 30 歲後,再去頻繁跳槽,肯定是不行的,最大的不利,就是你的專業知識成長,永遠只是停留在一個相對低的等級上,而這又會影響職位的晉升與薪水的成長。
我該幹什麼?適合做什麼?此時應該有一個清晰而明確的定位,並利用剩餘 5 年的時間去累積實力。否則,「35歲現象」一定會在你身上重新上演。
第二件事情,就是將自己培養成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這裡指的是中層管理者,也是你的第一個管理者目標)。
除了那些對於技術十分熱衷的人,如果你要想在職場上獲得更多的空間,職位上的晉升必不可少。走上了管理者職位,是你職業成長的關鍵一步。以後的發展空間,都與此次的晉升密不可分。但這個位子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坐穩。
蓋洛普顧問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基層員工之所以離職頻繁,很多時候問題並不在於公司,而是在於其上司,公司的中層管理者。正因為中層管理的不善,而對於下屬員工的發展與成長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導致他們職業發展無論是在專業能力上,還是在職業修養,均不能得到有效的成長。
第三件事情,就是找一家成長中的公司,伴隨其成長
不論你現在已經「努力」,還是正在「努力」的路上,請始終告誡自己:不要虛度了大好年華,抓住所有能夠抓住的時間,為自己芸芸眾生般的生命多積累一些厚度。當你慢慢變老的時候,回想自己的一生,你希望是令人欣慰的一生,還是悔恨和懊惱的一生?
最後,借用最喜歡的賈伯斯語錄,作為本文的結尾
「人這一輩子沒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絕倫。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
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賈伯斯 Apple電腦創辦人
當你覺得收入不如別人時,不要隨便和別人比較,因為你永遠不可能知道別人在獲得收入的背後付出了什麼努力。同理,當我們生活不如別人時,亦無需格外羨慕,因為我們的生活品質是自己通過努力創造來的,如果你覺得自己生活不夠好,說明你的努力還不夠。
「其實,我們只要堅持就好,堅持 3 天容易,難的是始終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