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企業需要策略目標顧問?
企業策略,是公司經營發展的定海神針,也具有火車頭功能。一般企業經常面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複進行相同工作,卻無法突破的困境;部門主管與員工無時無刻都很忙,但各部門各自為政,總是抓不到工作的重點,更遑論創造組織綜效 ‧‧‧
常見的組織策略三大盲點
盲點 1:計畫趕不上變化,反正兵來將擋,策略無用?
企業經營不能光靠應變!企業經營需要至少一套劇本,各部門才能合力一致。
盲點 2:策略是老闆的事,主管只要負責執行就好?
策略需要老闆和經營團隊成員共同打造,並且形成共識!因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聽命行事的策略執行起來沒有熱情,缺乏動力。
盲點 3:如真有需要,不就是找老師來給主管好好灌輸策略思維 ?
策略素養光靠上課無效,必須透過實戰培養!課堂學習只是知識性,無法真正培養策略眼光及思維能力。學習過程必須加入資料蒐集分析、參與討論、實作研討及共識形成等過程,才能成為公司共有的知識體系。
導入效益
- 讓公司上下形成策略共識,使企業策略不僅是老闆心裡的,也是主管強力認同的!
- 讓部門主管及員工,除了完成日常工作之外,更能掌握年度工作重點,自己當工作的主人!
- 讓企業目標重新聚焦,在有了具體的目標與成果之後,整個工作氣氛和向心力都得到提升!
- 重新整合企業的策略、目標、工作計畫與績效管理,形成一個完整的策略循環!
服務特色
- 顧問專業引導,指導實戰產出
- 全程互動討論,促進團隊共識
- 提升主管視野,有效推行策略
- 提供表單案例,有利學習應用
“ 策略就是做選擇,決定要做什麼與不做什麼;選擇不做什麼比做什麼還重要。“
方翊倫 – 共好管理顧問總經理
服務流程


階段 1:策略定位
– 基本策略主張
– 產品定位
– 市場定位
– 發展方向定位
– 營收擴張方向
– 價值鏈位置選擇
階段 2:策略分析
會前進行策略分析調查,結果帶入共識營中,以加速聚焦,完成 SWOT 基本要項分析:
– 外部環境分析
– 內在體質分析
階段 3:策略規劃
利用 SWOT 矩陣聚焦策略主張:
– 市場競爭策略 2 項
– 體質強化策略 2 項
階段 4:目標設定
在 4 個策略下,各訂出 3~5 個管理目標並確認各管理目標的責任部門/人,公司層級(年度)重要管理目標 16 個。
階段 5:工作計畫
每個部門針對所認領或被交付的目標展開任務分解,得出重點工作、預定成果、績效指標、標示工作期限或完成時間與責任人等,最終完成年度工作計畫表。
服務項目
企業可依自身需求,採用共好以下兩種策略共識營/目標工作坊,亦可要求量身打造的特別規劃。
策略規劃共識營
- 目標:明確企業定位及總體經營目標,根據內在資源、體質和外在環境的有利或不利因素,找出「贏」的方法,並形成經營共識。
- 時間:18~24 小時
- 參加對象:公司決策層級高階主管,人數建議在 36 人以下。
- 執行流程:策略定位 → 策略分析 → 策略規劃 → 目標設定
- 實施方式:以團體互動為主,實作、研討級報告占 70%,流程手法講解及引導占 30%。
目標計畫工作坊
- 目的:在企業策略及管理目標設定完成之後,立即透過分配、認領以及部門彙整,確認各目標的責任部門,然後由各責任部門向下進行工作計畫分解。
- 時間:14 小時
- 參加對象:部門主管及主要成員以下,每部門為 1 小組,每次至多 8 組或 40 人以下。
- 執行流程:目標分解 → 責任分工 → KPI 設定 → 工作計畫
- 執行內容:
1. 確認工作重點(特性要因分解)
2. 確認角色與職責(ARCI 任務分工)
3. 安排時間與進度
4. 設定關鍵績效指標 - 實際產出:
1. 每項管理目標的部門任務分解
2. 每個部門的年度工作計畫表(包含行動計畫、分工、進度與績效指標) - 預估預算:NT$ 12,800 / 小時起
- 依客製化需求調整:包含雙講師、董事長訪談、問卷調查、活動設計、線上會議、紀錄整理、行動方案等
成功案例
案例 1:生技產業
「謝謝共好方總經理,您在策略共識營成功的帶領公司團隊協作完成策略目標的訂定,公司主管都很高興能有此機會發表想法並溝通觀念,您也是第一位顧問能讓總經理坐在下面專心聽課三個整天,主管都覺得不可思議,謝謝您與共好團隊!」
— OO 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部經理感言
案例 2:科技產業
「來上課之前大家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總經理要讓大家上二天的策略共識營。上完後大家都更清楚知道公司未來 2~3 年的發展方向,有了共同目標,才能發揮最大戰力!大哥,你是對的 !」
— OO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業務經理感言
案例 3:媒體產業
「本次課程,在方老師的引導下,將平時公司存在的優勢和問題作了系統梳理,並對公司策略方向做了明確引導,員工們在培訓過程中也加強了溝通,培訓帶給我的專業知識和公司歸屬感加強。」
— OO 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參與學員感言
(課後統計全部參與學員的滿意度高達 97 分)
案例 4:製造產業
不知道為什麼,從一開始看到共好的企畫書內容,我就知道這是我要的東西,同事他們提醒我要比價三家,但我就只要一家,就決定是共好來執行!
—OO 實業有限公司 總經理訪談
案例 5:服務產業
共好真的比較貴,但我知道這是最好的,所以我選擇共好。
—OO 餐飲實業有限公司 董事長會議發言